返回

落难情缘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884章 品《维摩诘经》(42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都好,自己不论吃任何东西,没吃之前都先拿起来供养佛,然后才自己吃。

    据说有位同道中人,他买回来水果都先拿去供佛,然后才吃,不论他是不是学过,以此发心就是对的。

    实际上诸佛菩萨不需要吃你的,你是在培养自己的恭敬心,上供养一切三世诸佛,同样地也是供养你的父母。

    我看过很多信宗教的人,对于他们的教主,不论是佛还是上帝,很有恭敬供养心,对于自己的父母却好像是冤家一样。

    你对一切众生都要供养,何况是父母?很多学佛的人,和自己的家人相处不好,觉得家人是拖累,觉得烦。

    这些人连自己眼前的家人都不能度,逃避到宗教里来,还说什么要度一切众生,简直是犯罪!

    佛经上说,事父母如佛一样的人,必定得福报的。

    饮食的供养包括吃的和喝的,乃至我虽穷得没有办法了,泡一杯茶,倒一杯清水,也是供养。

    你们佛堂泡的茶叶,每天也要换几次,心情要像佛菩萨就在这里似的,不要以为今天已经泡茶供佛了,就不管了,这是自欺。

    衣服也是供养,乃至己买了一块布做新衣服都要供养。

    供养不只是供佛菩萨,连善知识、上师也要同样供养的,当年我们学佛都是这样做的。

    现在有点变了,我早就说过,现在不供养佛也不供养上师了,是我们要供养众生。

    不是他们来求法,是我们要跪着,求他们接受法。各位,现在有这样的环境供养诸位,吃住学一切都不需要顾虑,是何等的福报啊!

    我常对同道的人讲,你们自己要反省,何德何能,受此供养?所以我常常讲戒律有一句:

    存己功德,量彼来处。

    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   我们接受人家的供养,要反省检查自己所作所为有什么功德,要估计这个人对我的布施供养,该不该接受。

    这些地方你们不是没有榜样,活的榜样都有,但是你们不知道。

    有时候高兴起来要骂他们,不高兴只有感叹,此乃佛所说,至可怜悯者,愚痴得可怜。

    如果他们的福德智慧资粮够了,才可以修上乘大法。

    上乘大法说,“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”。

    刚才讲的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汤药还容易理解,怎么叫法供养?

    就是人本身悟道啊,你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就是法供养,也是真正的法布施。

    有人用世俗的话讲,法供养是精神供养,但是这样说并不对。

    最好的法供养是自己悟道,其次,是此心二六时中无杂念、妄想、烦恼。

    是不是做得到,这是个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维摩居士对长者子善德,讲法供养的道理,他说开布施大会最重要的,不是拿财物布施,法布施才是真布施。

    我言:“居士,何谓法施之会?”

    长者子善德就问维摩居士,“怎么样叫做法布施的法会呢?”

    “法施会者,无前无后,一时供养一切众生,是名法施之会。”

    这文字容易懂,你一念就过去了。

    所以后人叫念经是背书,背书并没有错,我已经讲过了,现在你们年轻人读书都是靠笔记,哪一个背得来?书背不来智慧启发不了。

    佛教的背书的方法非常好,叫做诵经,诵就是读,嘴里念出来。

    念经为什么敲木鱼呢?

    木鱼是做什么用的?

    古人认为鱼是不睡觉的,其实鱼也是会睡觉的,但是因为鱼始终不闭眼,所以木鱼是提醒我们昼夜要清醒,不要无明,不要昏沈,不要糊涂,心目都要保持清明。

    敲木鱼为的是,念经时每一个字都不散乱,念念清楚,这叫念诵。

    维摩居士的回答,照文字字面讲,法布施的法会,连在宇宙中过去和将来生存的人都要布施,这是无前无后,同一个时间就供养了一切众生,这叫法布施。

    这样讲你们听懂了吗?哼,全不懂!这叫作“依文解义,三世佛冤”,如果只照着文字解释经典的意思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的佛都要喊冤枉了。

    下面还有两句:

    离经一字,允为魔说。

    如果你说,那我不照着经典来说,照我自己修持的方法心得而说可以了吧!但如果你说的和经律论的道理不相合,就是魔说,不是佛说。

    所以真正学佛的人,经要通,教理要通,宗要通,自己悟道功夫还要到,样样要俱到。

    再严格讲,内明要通,自己内在要得道,外学也要通,世间一切学问要通,才够得上是学佛。

    如果你只管自己一个人,那学佛干什么?真正学佛的人不会只管自己一个人,一定随时作利益他人之想。

    现在写佛学论文的人,都是在依文解义,抓住一个题目,东一条西一条兜拢来,再写一些批注引证,真教三世佛都要喊冤。

    维摩居士讲的法布施,在同

884章 品《维摩诘经》(42)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